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刚一出宿舍就看到了他,穿了一件蓝大褂,黑色的雨靴,左手拿着铁铲,右手拖着一个大的垃圾桶,看起来四五十岁左右,他很少说话,同学们也很少找他聊,甚至也不打招呼,就这样一天到晚都在清理学校的卫生,和他一样的还有几个阿姨,年纪和他差不多一样大,他们都很敬业,真让人感到佩服。
上大学这段时间中,见他们的次数比见父母的次数要多得多,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默默的用键盘敲下这些文字,或许是因自己的原因吧,也许是其他的原因吧,自己内心很模糊说不清楚。
自己常常想什么样的人生高度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什么样的人生成就才是值得我们去自豪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今互联网的盛行让我们能够了解到许多功成名就的人,自然就会有各种的追风,各种的盲目崇拜,与其在一些我们根本就接触不到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不如去学习我们身边那些“平凡”的人,他们或许不是亿万富翁,也并非文人雅士,但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精神,那份态度是我们永远所不能赶超的。我们可以看不起他们,也可以完全根本不必去在意他们的生活,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的呢?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是否就可以过的那般舒心?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是否可在同一片天底下健康的成长?我不知道答案,也没有答案。
放寒假的时候,我背着书包离开了学校,和往常不同的是我没有见到他们,本想着放假之际学校的垃圾应该会很多,但从宿舍到校门口没一个垃圾桶都是空的,我看着学校的桂花树,银杏树,鱼塘都那样的安静,风吹过树梢,落下些许枝叶,如我将从学校离去。一整个寒假出去做了一段时间的杂活,其余时间在家里。做杂活时自己满脑袋都是他们的身影,记得有一次,学校要搞室全室美,全校师生都很在意,每个宿舍都积极踊跃报名,每一个宿舍都进入了一次大规模的修正清理当中,都只是为了那个活动,那天自己的心似乎被刺了一下,隐隐作痛,看着他和几个阿姨把一个诺大的垃圾桶装得满满的,阿姨们一层一层的扫,他拖着垃圾桶一层一层的走,共同把宿舍里的垃圾清理干净,自己清楚地记得,那一次足足在五层楼之间上下穿梭了五个来回,我不清楚同学们到底有多少的垃圾,要让那位大叔上下楼之间跑了五次,还拖着满满的垃圾桶,就算是换做年轻人也会感觉到累,更何况是大叔那般年纪的人。刘洋,刘洋,帮我把那份考卷打印一份,这下自己才明白原来在回忆,几天之后我离开了做杂活的那个地方,天刚刚亮的时候我便离开了,去车站的路上我录了一段视频发在了朋友圈,他们都只会点赞,而我话后的那层含义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明白,是否能够领悟得到。
时间过了许久,我在家中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他们的背影,上厕所,洗脸,做饭,干活等等一些都是他们的影子,我无法抗拒,正月初八的那天我回到了家中,第二天便和父亲去了海边,我俩一直走着,在我视线的前十米处有几个垃圾桶,摆列整齐非常的干净,我在那一刻脑海里又闪出了他们的背影,我有点感到叹息,我们家的卫生环境比古城西安要好十倍以上,并非我们那里有很多的清洁工人,而是我们那里的人都能够看到每一份工作背后的艰辛,并且去尊重并珍惜她人的劳动成果,到菜市场买菜回来手都冻僵了,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海风扑面,再想象她在风雪中劳动的身影,我不禁流下了眼泪。那天清晨,天微亮,我打算去跑步,可是外面下起了雪,谁知雪慢慢的大了起来,我跑了一会便原路返回了,进校门时我看到了她,那时人很少,我匆忙地从她身旁跑过,他带了一双白色的手套,拿着小扫把在那里扫一些垃圾,都说门是一个家品德的象征,在她的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大家荣辱与共之美德,她很普通,也很平凡,但它却普通平凡的极其到位,让我们心不由衷的为她竖起大拇指,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阿姨,不畏寒冷不怕起早,只为了校园美丽,日复一日的清理养护着这片校园。儿子,到家啦,自己的双手没有了感觉,红红的。
如果说他们的每一份辛勤我们都会去尊重,去珍惜,我们的校园和学生宿舍里就永远不会有清理不完的垃圾。或许乱扔一些小纸屑没有什么,随地吐一口痰没有什么,到处抽烟乱扔烟头没有什么,喝酒醉得不像样子到处乱吐没有什么,张口闭口就是脏话没有什么,那么什么才是有什么,如果这样的去糟践周围的环境,最终被弄脏的不是别人,被污染你的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学习高等教育目的不是在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学界的精英,而是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去不断的完善自己,改变自己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韶华易逝,岁月难留,值此人生花季我们应该让心不再迷茫,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会感叹,如果青春可以来过,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奋斗。可是,没有如果,没有太多的青春,当我们在青春时候懂得尊重并且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那时候我们至少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青春时,我学会了做人。
每一份工作的背后都有它的艰辛与不易,只是我们很少的看到,在意他人的生活并不一定要去了解他人,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我们去了解自己,如果不去这样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社会去接受我们呢?窗外的柳树还未发芽,不知在含瑞待放的那一刻我们是否能够有一个真正的“室全室美”,有一个不一样的“我”,如山间的清风,如城市的霓虹,寸寸之行,永暖“我”心···········
2017年3月3日
16级机电1班刘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