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机构改革的分流人员、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进城等使得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些因素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和压力。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引导毕业生学会面对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及时调适心理压力,顺利度过择业期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不正确认知,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缺乏一定的自我决断力。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造成精神上紧张、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严重影响毕业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自我认知、对外围环境认知的不准确容易使毕业生陷入困境,而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又成为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心理发展迅速趋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理想化特征最为突出。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成为就业的障碍。
矛盾心理的存在,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往往在就业时通过反向心理表现出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专业与爱好的矛盾、专业与地域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等比较突出。现有的知识、智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
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自身在身体、性别、心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对就业的顺利实现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在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具体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何种职业、是就业还是继续通过专转本等形式深造,价值取向都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个性因素影响了就业过程的实现。择业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等等。这些人格特征不仅会影响个体择业能力的发挥和就业活动中的表现,而且会影响个体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正确认识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有助于帮助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推动院校和毕业生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