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4期 (总第四期)
建立劳动关系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四、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五、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六、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七、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八、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部分章节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一种美,令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大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亲爱的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如何防止触电事故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二、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三、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切勿乱动;
四、学生不得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更不能攀爬变压器,不得把其他物体抛向变压器及配电房内,不得乱动电气设备;
五、万一遇有电气设施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六、发现有人触电时,切断电源后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再采取其它抢救措施或拨打急救电话120;
七、学校每学期要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着火了,怎么办?
万一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而无法控制,应立刻拨打119火警电话或通知值班老师。
怎样报火警?
一、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二、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址;
三、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四、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五、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六、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并举报。
大学生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据调查,杨某也是年轻大学生,大学生算得上是高素质的人群,是什么使得他们当中有的人变得如此暴力和凶残呢?健康863网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预防大学生犯罪,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键。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长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那些被困惑的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情绪控制力,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节,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调节情绪?具体来说,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对自然事物保持兴趣。像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香味、美景等自然万物保持兴趣,使人生变成一段趣味无穷的旅程;
二、广交朋友,积极处世。与朋友一起,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克服顾影自怜,郁郁寡欢的自卑心理;
三、保持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无论在学校里或家庭中,避免过多的抱怨、挑剔和指责。遇事不忘超脱,放弃一切成见,尤其在用餐时切忌苦恼、害怕、焦灼或责难;
四、对问题当机立断,不要左思右想、犹豫不决,问题一经决定,不要再去多想;
五、珍惜时光。不要热衷于空想未来、追忆从前而使自己陷入苦思冥想的深渊,应该以有效的方法来从事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六、从事适度的文娱、体育活动;
七、必要时可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调节。
审 核:周尊京 王文斌 指导老师:王建华 杨继生 责任编辑:闫少华 雷乐毅 校 对:范文 闫兆 王朝晖